深耕新工科 培育新人才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专题讲座
来源:教务处
作者:石怀憬
时间:2022-11-24
为深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总结和梳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进展成效,打造“新工科”建设的亮点与特色,以务实举措推进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11月22日、23日下午,兰州信息科技学院邀请兰州理工大学张永贵教授、薛建彬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专题讲座。校长助理殷学丽、教务处负责人、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学副院长、系(室)主任及全体无授课任务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座,会议由校殷学丽主持。

会前,殷学丽介绍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背景及学校目前新工科建设情况,并强调在“新工科”视野下,各教学单位要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寻找一条适合学校特色的新工科建设之路。

会上,张永贵教授以《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专业改革的思考(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为题,从新工科简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解读、新工科背景下我们的思考与做法、新工科项目申报选题四个方面展开,明确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相比,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首先要打破以“学科”背景下学院设立的思维定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围绕产业需求调整二级学院组织架构。其次要紧跟产业变化趋势构建校企间的无缝衔接通道,驱动校企共享共建教育资源、凝练响应迅速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形成支持与约束并行的高效联合体系。随后,张永贵教授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工科项目建设为例,提出新工科建设要以项目课程为主导,以慕课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基石,以实践内容为突破口,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改革,采用多学科交叉教育和个性化的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将机械工程核心教学内容修订,打通科创内容进入实践环节通道,形成全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

薛建彬教授从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发展,为项目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薛教授从新工科建设的形势与任务、新工科的探索与内涵、新工科建设基本内容详细剖析了新工科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建设核心点。随后,用“复旦共识”、“天大计划”和“北京指南”引出了新工科的背景,并指出新工科的势在必行。在学校申报层面,以欠发达地区高校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项目为例,强调项目要以支撑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实现三落实、四推进、跨学科合作与协同模式,以服务地方物联网发展为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分析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形成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从而建立符合西北产业布局和特点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此次讲座对推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新工科专业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最终实现教与学融合、实践与创新创业融合、区域化与产业化融合。
审核:李永强
照片:张双禄